在市公文写作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篇1
写作是一件逐渐梳理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打开窗口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就像爬山,我们不停的往上爬,视野越来越开阔,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市公文写作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发言提纲。
同志们:
领导文稿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公务文书。广义的领导文稿包括:会议报告、讲话、演讲、发言、汇报、谈话、致辞、主持词等。下面,结合年的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领导文稿的地位和特性
领导文稿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从其地位和影响来看。举三个例子: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史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92年1月18日至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史称“南方谈话”),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他开辟了一个时代。因为,邓小平同志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和国家解放思想由此拉开序幕;1992年的南方谈话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的属性中解放出来(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大命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从此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又如,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方针。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领导对自己文稿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其心态有三:
(1)希望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思想、能力和水平在文稿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2)希望文稿获得广泛的好评,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讲活被掌声打断,会后反响好。
(3)希望通过讲话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的。
领导文稿至少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权威性。领导文稿的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权威性。领导者均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在公务活动中可以代表所在领导集体,其言论应与其身份相符,不能混同一般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因此,作为领导言论重要载体的领导文稿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身份,来自言论的客观性,来自严密的逻辑性,来自思想的深刻性、正确性,来自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来自对工作的指导性。
二是公务性。领导文稿的这种公务性,首先决定了领导文稿用于公务活动,并适用于公务活动;其次是领导文稿必须符合领导机关公务文书(尽管不是法定通用公文)的规定性,语言简明、平实、庄重,与文学作品(含蓄、曲折、细腻)有着明显的区别。领导文稿(包括所有机关公文)与文学作品使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逻辑思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后者是形象思维。正因为如此,领导文稿起草工作者不一定适合搞文学创作,搞文学创作的人也不一定适合起草领导文稿。
三是领导的特性。马克思说过:“风格就是人”。我国有句俗语:“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写的文章,一个领导同志的讲话,都是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比如,列宁的讲话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毛泽东的讲话气势磅礴、通俗幽默;邓小平的讲话实事求是、朴实无华;陈云的讲话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一般来说。每个领导都有自己格的讲话风格,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喜欢先讲形势,有的喜欢讲点理论,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实实在在,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风趣,有的喜欢朴实;等等。因此,我们为某某领导起草文稿之前,首先要通过有关途径了解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否则就不会对路,领导不会喜欢。
四是针对性。就讲话稿面言,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这是由会议的性质和内容事先就决定了。但是,具体讲话时,针对性强不强,还要看起草者能否把握会议主题,把握听众心理,不讲外行话,不讲听众不想听的话。否则,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要做到有针对性,我想必须把握三条:第一,要针对会议主题和内容来起草讲话稿。比如,党代会要突出“党”字,讲党的工作;人大会要突出“政”字,讲政府工作;农村工作会议,要突出“农”字,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办公室会议要突出“服务”,讲服务工作;如此类推,大体一样。第二,要针对领导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有的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位领导同志的讲话,要根据这个领导同志的身份来考虑,讲什么,怎么讲。有些大型会议,有几个领导同志讲话,则要根据领导同志各自的分管工作来考虑,主报告讲什么、怎么讲,其他讲话讲什么、怎么讲,绝对不要内容重复太多,互相撞车。第三,要针对与会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不同会议有不同的与会者,他们各有各的职责、任务、心理和要求。这些都是起草者要认真思考和琢磨的。
五是指导性。这里讲两层意思:一是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少讲“普通话”,多讲本地话、群众话。地方上任何一级会议,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来召开的。因此,这里就有个如何把上级精神与本级实际结合的问题。上级精神必须传达贯彻,因为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执行。这就要求起草着必须认真考虑,讲话稿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上级精神,怎样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到这点,起草者就必须热悉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政策措施,熟悉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成绩和问题。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照转上级领导的话。上级领导的话,除了经典权威的语言外,一般要少抄少转,而要多讲自己的话,多讲群众的话,或者把上级领导的话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毛泽东同志最反对“党八股”、反对“本本主义”,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二、关于起草领导文稿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了解和领会领导意图(文稿之“魂”)。接受起草领导文稿的任务之后,首先要作起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摸清领导的意图。从讲稿来说,因为领导讲话是要领导自己讲的,所以,要讲什么领导他自己最清楚,我们只是为领导把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叫做为领导“代言”。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准确地理解、领会、表达领导的意图,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有时是直接交代的,有时没有交代,需要起草者主动找领导了解,细心倾听领导准备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细,讲话的提要都出来了;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粗、只是大的主题思想;在甚至不讲什么,只交待起草者先行拿提纲,然后领导再修改。有的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如党代会、人代会的领导报告和讲话,还要听听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摸清领导意图,是起草好讲话稿的基本前提。
那么,到底怎么领会领导讲话意图呢?通常应注意联系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来体会:一是要联系上级的指示精神进行领会。领导讲话,绝大多数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或者为了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把领导的讲话同上级的指示精神联系起来领会,对领导的讲话意图也就容易理解了。二是要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领会。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把本地区、本单位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搞清搞透了,就容易把握领导意图。三是要联系领导最近一段时间的讲话进行领会。也就是说,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领导强调最多的是什么同题,大会小会讲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这样联系起来想一想,通常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来。要学会听和观察,不仅要听清领导所说的,而且要细心观察他所想的。只有把领导意图了然如心,才能起草好讲稿,这也是先决条件。
(二)精心编制写作提纲(整体“设计”)。在比较清楚地摸清了领导的意图后,紧接着就是学习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有的重要会议报告,还要组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还要搞清会议的主题,注意领导的身份,知道参加会议的对象。然后,就可以进行思考、琢磨文稿的主题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框架了。大型会议的报告,有个写作班子,时间比较长,还需要集体学习、研究、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要旨有三:一是主题、宗旨必须明确,起草文稿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层次、构架要清晰、严密,全文拟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几个层次,应一目了然,经得起“抠”;三是重要观点要正确、鲜明,引文要精彩,且须注明出处。写作提纲报领导认可后,就要抓紧时间,正式进行起草。一般来说,只要科学、详细的写作提纲出来了,又有了材料准备,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三)认真组织起草(现场“施工”)。正式起草领导讲话稿前,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好。除了有关材料准备外,思想上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假设为讲话的某某领导,从某某领导的职责、权力的角度,要讲什么、怎么讲,去思考领导文稿的起草。其次,要把自己当作与会者,从与会者的心理、心态的角度,想听什么、爱听什么,去思想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这就是所谓“双向思维法”。正式起草时,我主张按照提纲尽量一气呵成,无论好坏,然后再来认真推敲和修改。当然,一气呵成的情况一般不多。因为,起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思考、再创造过程。对于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的,这就需要思考、琢磨,边想、边写,甚至还要进行讨论,有时不得不停下来。问题解决后,再继续写作。
(四)反复修改(建筑“装潢”)。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从现实看,有的人起草文稿犹如长江流水,一泻千里;有的人则是精雕细刻,周密严谨。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初稿出来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多修改、反复修改。主要是从主题、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推敲,看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确切精当、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详略是否得当;内容上要补充删改,语言上要推敲润色。领导初审后,要根据他的意见进行再修改,甚至大的修改。这些都要很过细,连标点符号都要想想是否用得正确。此外,在修改方法上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要从大处着眼。如同木匠一样,先用“斧头”矫正、砍出雏形“毛料”,再用“刨子”刨子整形。二是提倡群体修改,集中大家智慧。有人嬉言:“夫人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怕别人提意见,挑别、修改自己起草的文稿,这不对啊!一些大的会议报告,写出初稿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稿等办法,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省委一个党代会的报告、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不知征求了多少意见,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是反复读,读的过程住往容易发现问题。
三、关于怎样提高领导文稿的质量
文稿写作是办公室(研究室)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提高文稿质量是发挥文稿“辅政”作用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必须着力解决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个性不明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立足全局思考问题,着力解决“立意高”的问题。没有思想观点的文稿就等于没有灵魂。办公室(研究室)要履行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责任,更要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要求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策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先进地区和单位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注意通过网络等工具,查找、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
(二)深人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内容实”的问题。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省委的精神与地方的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开展调查研究。一要开展重点问题调研。围绕中心工作,超前调研,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要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调研课题、列出课题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三要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由办公室提出具体要求,以便有更多材料学习和备查。四要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随时询同、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不到不到实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延误时间、影响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坚持与时俱进精神,解决“文风新”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文稿的生命力。文稿最怕的是不与时俱进、不贴近工作、不引领发展、不顾及个性。要坚持把创断作为文稿写作的最高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常写常新。当前,主要是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观点。力求在把握领导观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观点,做到立新观点、出新思路、有新对策。二是创新思维。学会逆向思维,跳出由具体工作思考具体工作的模式,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体现思维的宏观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三是创新形式。谋篇布局对仗美观,注重形式美;论述问题条理清晰,做到疏而不漏。四是创新语言。讲求语言的准确性,用语要规范,用词要准确;讲求语言的活泼性。“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叙议要搭配恰当;讲求语言的鼓动性,注重文气,力求写出慷慨激昂、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稿;讲求语言的朴实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人脑入心,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不同领导的风格和特点,着力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文稿要达到领导希望的“好”,毫无疑问,这要取决于作者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写作水平。然而,这还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个人,今天为甲领导写文稿顺利通过了,明天为乙领导写就不一定通过,原因在哪?关键是写稿人对领导的性格、年龄、习惯、爱好、学识等个人特点缺乏了解,自己写的文稿不能与领导的特点相吻合,领导当然就很难认可。
如何把握领导个人的特点呢?可分以下6种类型:
(1)年纪大,资历深。这类领导在地区、在单位有较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人们对这样领导的讲话,往往不太挑剔。如果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那就相对比较轻松,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些也没有关系。
(2)年纪轻,资历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就要慎重一些。一方面讲话语气要平和,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过于强硬的语气,否则下面的人就可能不买你的账;另一方面,指出问题、批评人的言辞要审慎下笔,遣词造句要多作推敲。
(3)学历低,文化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注意通俗、朴实,尽量使用常用词汇。句子的结构要简单,千万不能咬文嚼字,章法也不能太深。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引经据典要慎重。因为他们不习惯、也很难适应那样的讲话,弄不好会闹出笑话。二是内容表达不能过于深奥复杂。即使是比较通俗的词语,如果不斟酌,也会出问题。
(4)文化水平高,学问精深。这种类型的领导知识面宽,学识渊博。给他们写讲话稿一般要做到四点:一是写稿前多请示;二是多做一些理论分析和阐述。三是对文字要多作修饰和润色;四是可稍多引用典故和名言警句。
(5)老基层,熟悉下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多用基层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如果你写了一大堆理论问题,领导可能讲得满头大汗,下面的人也听不进去。
(6)老机关,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给他们写讲话稿当然要很内行,特别要注意: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材料适当,事例典型,语言准确,文字流畅。这样的领导如果对稿子提出修改意见,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有的时候甚至要引用领导的原话,切不可擅自改动。
四、关于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体会
长期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从对执笔者素质要求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热爱和乐于从事,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清代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言哲理颇深,可以说是事业成功的“三维定律”。这里,我要补充一个“爱”字,当然不是指“爱情”,而是对工作、事业要“热爱”,要乐于为之。为什么要这样呢?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讲过:“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提升兴趣、全神贯注、获得成功;获得成功后,又进一步提升兴趣、全神贯注、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从这种意义讲,“热爱”既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也是成功之“源”。要培养对这项工作的“热爱”,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一是对权力如何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很羡慕“掌权”。其实掌权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种“高危”职业。滥用权力者,如过眼烟云,被人民抛弃的不少,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二是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如何看。我认为,大家所从事的工作是高智型的,是“智囊”。古人曰:人生在世要“三立”,即立言、立德、立行。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看,我们的事业是值得尊重、很多人想为而不能为的啊!从我自己来讲,每出手的一份成果乃至重大决策建议,当领导比较满意、各方反映较好时,就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实现了“w—g”(即从商品到货币)这个“惊险的跳跃”一样,心中充满快慰。这也是苦中有乐吧!
(二)勤于学习、积累和实践,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根本。古人曰:“文如其人”。一篇文稿的出手,也是执笔者水平的外在、综合体现。对执笔者的业务素质要求,我总结为三条,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专家)、广博丰富的知识面(通才、杂家)、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不好找,其训练也并非一日之功。这里,我要讲讲“根深与叶茂”的问题。搞此项工作,决非有人认为的是单纯的“爬格子”、“文字匠”,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功力。举几个例子:1991年12月我在省政府机关担任副处长期间独立起草的时任省长郭树言同志《在枣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刊发国务院《参阅文件》〔1992〕第2号,主要是自己对贸工农一体化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1997年在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期间,独立为时任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准备的题为《江泽民同志关于所有制的科学论断“突破了8大误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x组讨论十五大报告时的发言》,在十五大期间和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后来省委六届七次全会又演变成“八破八立”、“三个新一轮”,主要是自己对所有制的理论、历史、现状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这篇5000字的发言稿开宗明(稿中稿微信公众号注:原文为名)义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高不过所有制改革,也深不过所有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紧接着,以主要篇幅论述“突破八大误区”。这个稿子气势磅礴,很精彩。2002年6月、2004年2月在先后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期间,主持起草和修改的俞正声同志在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声同志十分满意。八届一次全会报告,主要是体现了个性化和风格;农村工作会议报告对我国农民历史地位的分析很精辟,“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下,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三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个永恒的主题”讲得比较透。我讲这些实证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旨在引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干这一行一定要有深厚的功底和功力,“根深”方能“叶茂”。因此,我们务必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学习和积累,加强实践和摸索,加强研究和总结。
(三)具有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知情者,对干咱们这一行的评说很多:有的称谓“无名英雄”、做“嫁衣裳”;有的称谓“三多三少”,即“写的东西多,发表的少;知道的情况多,能说的少;同领导下基层的机会多,出头露面”;有的称谓“台上两小时,台下几个月”。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五种人”的说法。2003年11月中句,在武昌东湖宾馆召开了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亲临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大家十分感动。会议结束时,通山的余昌仁同志给我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信的结束语中形容干这一行的是“工作上的忙人,生活上的苦人,经济上的穷人,政治上的‘红’人,家里的罪人”。对这几句话,我想大家也有同感。这些称谓都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直面人生、默默奉献。
2022年,省委办公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写了xxx字的学习心得,《x社会科学》以“专稿”在第x期全文发表。文中我写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常到四个地方看一看:常到烈士陵园看一看,瞻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就会提升自己的境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常到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看一看,同农民、下岗职工比一比,对生活待遇就会心满意足;常去殡仪馆参加一些遗体告别仪式,就会感悟到人生在宇宙长河中十分渺小,赤条条而来,轻飘飘而去,什么金钱、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常去监狱看一看,服刑人员为你现身说法,将会受到刻骨铭心的警示”。这对纯洁党性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三条不一定正确,提出来同大家共勉。祝愿同志们忠诚党的事业,在决策服务、以文辅政中再创新的辉煌。
在市公文写作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篇2
同志们:
领导文稿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公务文书。广义的领导文稿包括:会议报告、讲话、演讲、发言、汇报、谈话、致辞、主持词等。下面,结合年的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领导文稿的地位和特性领导文稿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从其地位和影响来看。举三个例子: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史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92年1月18日至21日在武昌、xxxx、xx等地的谈话要点(史称“南方谈话”),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盲书,他开辟了一个时代。因为,邓小平同志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和国家解放思想由此拉开序幕;1992年的南方谈话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的属性中解放出来(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大命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从此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又如,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所作的《在xx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领导对自己文稿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其心态有三:(1)希望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恩想、能力和水平在文稿中得到充分的展现。(2)希望文稿获得广泛的好评,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讲活被掌声打断,会后反响好。(3)希望通过讲话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的。领导文稿至少具有以下五大特征:一是权威性。领导文稿的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权威性。领导者均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在公务活动中可以代表所在领导集体,其盲论应与其身份相符,不能混同一般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因此,作为领导言论重要载体的领导文稿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身份,来自言论的客观性,来自严密的逻辑性,来自恩想的深刻性、正确性,来自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来自对工作的指导性。二是公务性。领导文稿的这种公务性,首先决定了领导文稿用于公务活动,并适用于公务活动;其次是领导文稿必须符合领导机关公务文书(尽管不是法定通用公文)的规定性,语言简明、平实、庄重,与文学作品(含蓄、曲折、细腻)有着明显的区别。领导文稿(包括所有机关公文)与文学作品使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逻辑思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后者是形象思维。正因为如此,领导文稿起草工作者不一定适合搞文学创作,搞文学创作的人也不一定适合起草领导文稿。三是领导的特性。马克思说过:“风格就是人”。我国有句俗语:“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写的文章,一个领导同志的讲话,都是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比如,列宁的讲话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毛泽东的讲话气势磅礴、通俗幽默;邓小平的讲话实事求是、朴实无华;陈云的讲话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一般来说。每个领导都有自己格的讲话风格,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喜欢先讲形势,有的喜欢讲点理论,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实实在在,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风趣,有的喜欢朴实;等等。因此,我们为某某领导起草文稿之前,首先要通过有关途径了解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否则就不会对路,领导不会喜欢。四是针对性。就讲话稿面盲,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这是由会议的性质和内容事先就决定了。但是,具体讲话时,针对性强不强,还要看起草者能否把握会议主题,把握听众心理,不讲外行话,不讲听众不想听的话。否则,就会出现“下笔千盲,离题万里”、“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要做到有针对性,我想必须把握三条:第一,要针对会议主题和内容来起草讲话稿。比如,党代会要突出“党”字,讲党的工作;人大会要突出“政”字,讲政府工作;农村工作会议,要突出“农”字,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办公室会议要突出“服务”,讲服务工作;如此类推,大体一样。第二,要针对领导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有的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位领导同志的讲话,要根据这个领导同志的身份来考虑,讲什么,怎么讲。有些大型会议,有几个领导同志讲话,则要根据领导同志各自的分管工作来考虑,主报告讲什么、怎么讲,其他讲话讲什么、怎么讲,绝对不要内容重复太多,互相撞车。第三,要针对与会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不同会议有不同的与会者,他们各有各的职责、任务、心理和要求。这些都是起草者要认真思考和琢磨的。五是指导性。这里讲两层意思:一是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少讲“普通话”,多讲本地话、群众话。地方上任何一级会议,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来召开的。因此,这里就有个如何把上级精神与本级实际结合的问题。上级精神必须传达贯彻,因为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执行。这就要求起草着必须认真考虑,讲话稿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上级精神,怎样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到这点,起草者就必须热悉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政策措施,熟悉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成绩和问题。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照转上级领导的话。上级领导的话,除了经典权威的语言外,一般要少抄少转,而要多讲自己的话,多讲群众的话,或者把上级领导的话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毛泽东同志最反对“党八股”、反对“本本主义”,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二、关于起草领导文稿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了解和领会领导意图(文稿之“魂”)。接受起草领导文稿的任务之后,首先要作起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摸清领导的意图。从讲稿来说,因为领导讲话是要领导自己讲的,所以,要讲什么领导他自己最清楚,我们只是为领导把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叫做为领导“代言”。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准确地理解、领会、表达领导的意图,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有时是直接交代的,有时没有交代,需要起草者主动找领导了解,细心倾听领导准备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细,讲话的提要都出来了;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粗、只是大的主题思想;在甚至不讲什么,只交待起草者先行拿提纲,然后领导再修改。有的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如党代会、人代会的领导报告和讲话,还要听听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摸清领导意图,是起草好讲话稿的基本前提。那么,到底怎么领会领导讲话意图呢?通常应注意联系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来体会:一是要联系上级的指示精神进行领会。领导讲话,绝大多数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或者为了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把领导的讲话同上级的指示精神联系起来领会,对领导的讲话意图也就容易理解了。二是要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领会。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把本地区、本单位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搞清搞透了,就容易把握领导意图。三是要联系领导最近一段时间的讲话进行领会。也就是说,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领导强调最多的是什么同题,大会小会讲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这样联系起来想一想,通常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来。要学会听和观察,不仅要听清领导所说的,而且要细心观察他所想的。只有把领导意图了然如心,才能起草好讲稿,这也是先决条件。
(二)精心编制写作提纲(整体“设计”)。在比较清楚地摸清了领导的意图后,紧接着就是学习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有的重要会议报告,还要组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还要搞清会议的主题,注意领导的身份,知道参加会议的对象。然后,就可以进行思考、琢磨文稿的主题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框架了。大型会议的报告,有个写作班子,时间比较长,还需要集体学习、研究、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要旨有三:一是主题、宗旨必须明确,起草文稿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层次、构架要清晰、严密,全文拟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几个层次,应一目了然,经得起“抠”;三是重要观点要正确、鲜明,引文要精彩,且须注明出处。写作提纲报领导认可后,就要抓紧时间,正式进行起草。一般来说,只要科学、详细的写作提纲出来了,又有了材料准备,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三)认真组织起草(现场“施工”)。正式起草领导讲话稿前,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好。除了有关材料准备外,思想上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假设为讲话的某某领导,从某某领导的职责、权力的角度,要讲什么、怎么讲,去思考领导文稿的起草。其次,要把自己当作与会者,从与会者的心理、心态的角度,想听什么、爱听什么,去思想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这就是所请“双向思维法”。正式起草时,我主张按照提纲尽量一气呵成,无论好坏,然后再来认真推敲和修改。当然,一气呵成的情况一般不多。因为,起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思考、再创造过程。对于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布局、语盲的运用,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的,这就需要思考、琢磨,边想、边写,甚至还要进行讨论,有时不得不停下来。问题解决后,再继续写作。
(四)反复修改(建筑“装潢”)。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从现实看,有的人起草文稿犹如长江流水,一泻千里;有的人则是精雕细刻,周密严谨。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初稿出来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多修改、反复修改。主要是从主题、观点、结构、语盲等方面进行推敲,看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确切精当、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详略是否得当;内容上要补充删改,语言上要推敲润色。领导初审后,要根据他的意见进行再修改,甚至大的修改。这些都要很过细,连标点符号都要想想是否用得正确。此外,在修改方法上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要从大处着眼。如同木匠一样,先用“斧头”矫正、砍出雏形“毛料”,再用“刨子”刨子整形。二是提倡群体修改,集中大家智慧。有人嬉言:“夫人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怕别人提意见,挑别、修改自己起草的文稿,这不对啊!一些大的会议报告,写出初稿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稿等办法,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省委一个党代会的报告、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不知征求了多少意见,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是反复读,读的过程住往容易发现问题。
三、关于怎样提高领导文稿的质量
文稿写作是办公室(研究室)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提高文稿质量是发挥文稿“辅政”作用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必须着力解决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个性不明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立足全局思考问题,着力解决“立意高”的问题。没有思想观点的文稿就等于没有灵魂。办公室(研究室)要履行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责任,更要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要求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策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盲”。“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盲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先进地区和单位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注意通过网络等工具,查找、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
(二)深人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内容实”的问题。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省委的精神与地方的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开展调查研究。一要开展重点问题调研。围绕中心工作,超前调研,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要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调研课题、列出课题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三要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由办公室提出具体要求,以便有更多材料学习和备查。四要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随时询同、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不到不到实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延误时间、影响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坚持与时俱进精神,解决“文风新”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文稿的生命力。文稿最怕的是不与时俱进、不贴近工作、不引领发展、不顾及个性。要坚持把创断作为文稿写作的最高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常写常新。当前,主要是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观点。力求在把握领导观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观点,做到立新观点、出新思路、有新对策。二是创新思维。学会逆向思维,跳出由具体工作思考具体工作的模式,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体现思维的宏观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三是创新形式。谋篇布局对仗美观,注重形式美;论述问题条理清晰,做到疏而不漏。四是创新语言。讲求语言的准确性,用语要规范,用词要准确;讲求语言的活泼性。“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叙议要搭配恰当;讲求语盲的鼓动性,注重文气,力求写出慷慨激昂、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稿;讲求语盲的朴实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人脑入心,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不同领导的风格和特点,着力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文稿要达到领导希望的“好”,毫无疑问,这要取决于作者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写作水平。然而,这还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个人,今天为甲领导写文稿顺利通过了,明天为乙领导写就不一定通过,原因在哪?关键是写稿人对领导的性格、年龄、习惯、爱好、学识等个人特点缺乏了解,自己写的文稿不能与领导的特点相吻合,领导当然就很难认可。如何把握领导个人的特点呢?可分以下6种类型:(1)年纪大,资历深。这类领导在地区、在单位有较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人们对这样领导的讲话,往往不太挑剔。如果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那就相对比较轻松,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些也没有关系。(2)年纪轻,资历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就要慎重一些。一方面讲话语气要平和,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过于强硬的语气,否则下面的人就可能不买你的账;另一方面,指出问题、批评人的盲辞要审慎下笔,遣词造句要多作推敲。(3)学历低,文化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注意通俗、朴实,尽量使用常用词汇。句子的结构要简单,千万不能咬文嚼字,章法也不能太深。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引经据典要慎重。因为他们不习惯、也很难适应那样的讲话,弄不好会闹出笑话。二是内容表达不能过于深奥复杂。即使是比较通俗的词语,如果不斟酌,也会出问题。(4)文化水平高,学问精深。这种类型的领导知识面宽,学识渊博。给他们写讲话稿一般要做到四点:一是写稿前多请示;二是多做一些理论分析和阐述。三是对文字要多作修饰和润色;四是可稍多引用典故和名盲警句。(5)老基层,熟悉下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多用基层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如果你写了一大堆理论问题,领导可能讲得满头大汗,下面的人也听不进去。(6)老机关,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给他们写讲话稿当然要很内行,特别要注意: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材料适当,事例典型,语盲准确,文字流畅。这样的领导如果对稿子提出修改意见,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有的时候甚至要引用领导的原话,切不可擅自改动。
四、关于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体会
长期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从对执笔者素质要求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热爱和乐于从事,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清代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言哲理颇深,可以说是事业成功的“三维定律”。这里,我要补充一个“爱”字,当然不是指“爱情”,而是对工作、事业要“热爱”,要乐于为之。为什么要这样呢?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讲过:“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提升兴趣、全神贯注、获得成功;获得成功后,又进一步提升兴趣、全神贯注、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从这种意义讲,“热爱”既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也是成功之“源”。要培养对这项工作的“热爱”,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一是对权力如何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很羡慕“掌权”。其实掌权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种“高危”职业。滥用权力者,如过眼烟云,被人民抛弃的不少,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二是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如何看。我认为,大家所从事的工作是高智型的,是“智囊”。古人曰:人生在世要“三立”,即立言、立德、立行。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看,我们的事业是值得尊重、很多人想为而不能为的啊!从我自己来讲,每出手的一份成果乃至重大决策建议,当领导比较满意、各方反映较好时,就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实现了“w-g”(即从商品到货币)这个“惊险的跳跃”一样,心中充满快慰。这也是苦中有乐吧!
(二)勤于学习、积累和实践,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根本。古人曰:“文如其人”。一篇文稿的出手,也是执笔者水平的外在、综合体现。对执笔者的业务素质要求,我总结为三条,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专家)、广博丰富的知识面(通才、杂家)、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不好找,其训练也并非一日之功。这里,我要讲讲“根深与叶茂”的问题。搞此项工作,决非有人认为的是单纯的“爬格子”、“文字匠”,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功力。举几个例子:1991年12月我在省政府机关担任副处长期间独立起草的时任省长郭树盲同志《在枣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刊发国务院《参阅文件》〔1992)第2号,主要是自己对贸工农一体化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1997年在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期间,独立为时任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准备的题为《江泽民同志关于所有制的科学论断“突破了8大误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一在x组讨论十五大报告时的发盲》,在十五大期间和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后来省委六届七次全会又演变成“八破八立”、“三个新一轮”,主要是自己对所有制的理论、历史、现状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这篇5000字的发盲稿开宗明(稿中稿微信公众号注:原文为名)义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高不过所有制改革,也深不过所有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紧接着,以主要篇幅论述“突破八大误区”。这个稿子气势磅礴,很精彩。2002年6月、2004年2月在先后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期间,主持起草和修改的xx同志在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声同志十分满意。八届一次全会报告,主要是体现了个性化和风格;农村工作会议报告对我国农民历史地位的分析很精辟,“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下,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三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个永恒的主题”讲得比较透。我讲这些实证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旨在引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干这一行一定要有深厚的功底和功力,“根深”方能“叶茂”。因此,我们务必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学习和积累,加强实践和摸索,加强研究和总结。
(三)具有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知情者,对干咱们这一行的评说很多:有的称谓“无名英雄”、做“嫁衣裳”;有的称谓“三多三少”,即“写的东西多,发表的少;知道的情况多,能说的少;同领导下基层的机会多,出头露面”;有的称请“台上两小时,台下几个月”。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五种人”的说法。2003年11月中句,在xx宾馆召开了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xx同志亲临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大家十分感动。会议结束时,x的x同志给我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信的结束语中形容干这一行的是“工作上的忙人,生活上的苦人,经济上的穷人,政治上的‘红’人,家里的罪人”。对这几句话,我想大家也有同感。这些称调都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直面人生、默默奉献。xx年,省委办公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写了xxx字的学习心得,《x社会科学》以“专稿”在第x期全文发表。文中我写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常到四个地方看一看:常到烈士陵园看一看,瞻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就会提升自己的境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常到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看一看,同农民、下岗职工比一比,对生活待遇就会心满意足;常去殡仪馆参加一些遗体告别仪式,就会感悟到人生在宇宙长河中十分渺小,赤条条而来,轻飘飘而去,什么金钱、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常去监狱看一看,服刑人员为你现身说法,将会受到刻骨铭心的警示”。这对纯洁党性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是大有裨益的。以上三条不一定正确,提出来同大家共勉。祝愿同志们忠诚党的事业,在决策服务、以文辅政中再创新的辉煌。
在市公文写作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篇3
同志们:
领导文稿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公务文书。广义的领导文稿包括:会议报告、讲话、演讲、发言、汇报、谈话、致辞、主持词等。下面,结合年的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领导文稿的地位和特性
领导文稿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从其地位和影响来看。举三个例子: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史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92年1月18日至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史称“南方谈话”),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他开辟了一个时代。因为,邓小平同志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和国家解放思想由此拉开序幕;1992年的南方谈话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的属性中解放出来(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大命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从此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又如,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方针。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领导对自己文稿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其心态有三:(1)希望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思想、能力和水平在文稿中得到充分的展现。(2)希望文稿获得广泛的好评,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讲活被掌声打断,会后反响好。(3)希望通过讲话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的。
领导文稿至少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权威性。领导文稿的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权威性。领导者均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在公务活动中可以代表所在领导集体,其言论应与其身份相符,不能混同一般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因此,作为领导言论重要载体的领导文稿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自领导者的身份,来自言论的客观性,来自严密的逻辑性,来自思想的深刻性、正确性,来自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来自对工作的指导性。
二是公务性。领导文稿的这种公务性,首先决定了领导文稿用于公务活动,并适用于公务活动;其次是领导文稿必须符合领导机关公务文书(尽管不是法定通用公文)的规定性,语言简明、平实、庄重,与文学作品(含蓄、曲折、细腻)有着明显的区别。领导文稿(包括所有机关公文)与文学作品使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逻辑思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后者是形象思维。正因为如此,领导文稿起草工作者不一定适合搞文学创作,搞文学创作的人也不一定适合起草领导文稿。
三是领导的特性。马克思说过:“风格就是人”。我国有句俗语:“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写的文章,一个领导同志的讲话,都是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比如,列宁的讲话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毛泽东的讲话气势磅礴、通俗幽默;邓小平的讲话实事求是、朴实无华;陈云的讲话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一般来说。每个领导都有自己格的讲话风格,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喜欢先讲形势,有的喜欢讲点理论,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实实在在,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风趣,有的喜欢朴实;等等。因此,我们为某某领导起草文稿之前,首先要通过有关途径了解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否则就不会对路,领导不会喜欢。
四是针对性。就讲话稿面言,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这是由会议的性质和内容事先就决定了。但是,具体讲话时,针对性强不强,还要看起草者能否把握会议主题,把握听众心理,不讲外行话,不讲听众不想听的话。否则,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要做到有针对性,我想必须把握三条:第一,要针对会议主题和内容来起草讲话稿。比如,党代会要突出“党”字,讲党的工作;人大会要突出“政”字,讲政府工作;农村工作会议,要突出“农”字,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办公室会议要突出“服务”,讲服务工作;如此类推,大体一样。第二,要针对领导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有的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位领导同志的讲话,要根据这个领导同志的身份来考虑,讲什么,怎么讲。有些大型会议,有几个领导同志讲话,则要根据领导同志各自的分管工作来考虑,主报告讲什么、怎么讲,其他讲话讲什么、怎么讲,绝对不要内容重复太多,互相撞车。第三,要针对与会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不同会议有不同的与会者,他们各有各的职责、任务、心理和要求。这些都是起草者要认真思考和琢磨的。
五是指导性。这里讲两层意思:一是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少讲“普通话”,多讲本地话、群众话。地方上任何一级会议,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来召开的。因此,这里就有个如何把上级精神与本级实际结合的问题。上级精神必须传达贯彻,因为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执行。这就要求起草着必须认真考虑,讲话稿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上级精神,怎样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到这点,起草者就必须热悉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政策措施,熟悉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成绩和问题。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照转上级领导的话。上级领导的话,除了经典权威的语言外,一般要少抄少转,而要多讲自己的话,多讲群众的话,或者把上级领导的话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毛泽东同志最反对“党八股”、反对“本本主义”,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二、关于起草领导文稿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了解和领会领导意图(文稿之“魂”)。接受起草领导文稿的任务之后,首先要作起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摸清领导的意图。从讲稿来说,因为领导讲话是要领导自己讲的,所以,要讲什么领导他自己最清楚,我们只是为领导把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叫做为领导“代言”。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准确地理解、领会、表达领导的意图,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有时是直接交代的,有时没有交代,需要起草者主动找领导了解,细心倾听领导准备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细,讲话的提要都出来了;有的领导可能讲得比较粗、只是大的主题思想;在甚至不讲什么,只交待起草者先行拿提纲,然后领导再修改。有的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如党代会、人代会的领导报告和讲话,还要听听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摸清领导意图,是起草好讲话稿的基本前提。
那么,到底怎么领会领导讲话意图呢?通常应注意联系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来体会:一是要联系上级的指示精神进行领会。领导讲话,绝大多数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或者为了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把领导的讲话同上级的指示精神联系起来领会,对领导的讲话意图也就容易理解了。二是要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领会。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把本地区、本单位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搞清搞透了,就容易把握领导意图。三是要联系领导最近一段时间的讲话进行领会。也就是说,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领导强调最多的是什么同题,大会小会讲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这样联系起来想一想,通常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来。要学会听和观察,不仅要听清领导所说的,而且要细心观察他所想的。只有把领导意图了然如心,才能起草好讲稿,这也是先决条件。
(二)精心编制写作提纲(整体“设计”)。在比较清楚地摸清了领导的意图后,紧接着就是学习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有的重要会议报告,还要组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还要搞清会议的主题,注意领导的身份,知道参加会议的对象。然后,就可以进行思考、琢磨文稿的主题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框架了。大型会议的报告,有个写作班子,时间比较长,还需要集体学习、研究、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提纲要旨有三:一是主题、宗旨必须明确,起草文稿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层次、构架要清晰、严密,全文拟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几个层次,应一目了然,经得起“抠”;三是重要观点要正确、鲜明,引文要精彩,且须注明出处。写作提纲报领导认可后,就要抓紧时间,正式进行起草。一般来说,只要科学、详细的写作提纲出来了,又有了材料准备,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三)认真组织起草(现场“施工”)。正式起草领导讲话稿前,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好。除了有关材料准备外,思想上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假设为讲话的某某领导,从某某领导的职责、权力的角度,要讲什么、怎么讲,去思考领导文稿的起草。其次,要把自己当作与会者,从与会者的心理、心态的角度,想听什么、爱听什么,去思想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这就是所谓“双向思维法”。正式起草时,我主张按照提纲尽量一气呵成,无论好坏,然后再来认真推敲和修改。当然,一气呵成的情况一般不多。因为,起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思考、再创造过程。对于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的,这就需要思考、琢磨,边想、边写,甚至还要进行讨论,有时不得不停下来。问题解决后,再继续写作。
(四)反复修改(建筑“装潢”)。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从现实看,有的人起草文稿犹如长江流水,一泻千里;有的人则是精雕细刻,周密严谨。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初稿出来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多修改、反复修改。主要是从主题、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推敲,看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确切精当、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详略是否得当;内容上要补充删改,语言上要推敲润色。领导初审后,要根据他的意见进行再修改,甚至大的修改。这些都要很过细,连标点符号都要想想是否用得正确。此外,在修改方法上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要从大处着眼。如同木匠一样,先用“斧头”矫正、砍出雏形“毛料”,再用“刨子”刨子整形。二是提倡群体修改,集中大家智慧。有人嬉言:“夫人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怕别人提意见,挑别、修改自己起草的文稿,这不对啊!一些大的会议报告,写出初稿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稿等办法,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省委一个党代会的报告、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不知征求了多少意见,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是反复读,读的过程住往容易发现问题。
三、关于怎样提高领导文稿的质量
文稿写作是办公室(研究室)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提高文稿质量是发挥文稿“辅政”作用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必须着力解决文稿立意不高、内容不实、文风不新、个性不明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立足全局思考问题,着力解决“立意高”的问题。没有思想观点的文稿就等于没有灵魂。办公室(研究室)要履行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责任,更要重视文稿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注意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力求文稿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体现从宏观思考问题、指导实践的要求。具体要求应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中央的精神中把握高度。文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文稿写作的一条重大政策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带有全局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三是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寻求高度。先进地区和单位之所以先进,首先先进在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注意通过网络等工具,查找、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有关材料,捕捉新观点、发现新思路、吸取新经验。
(二)深人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内容实”的问题。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中央、省委的精神与地方的实际相结合,把文稿写作的过程当作反映工作、研究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拓宽知情的渠道,开展调查研究。一要开展重点问题调研。围绕中心工作,超前调研,提前准备,贴近领导关注点,确定专题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要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研讨思路,寻求对策,力求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鲜活的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超前安排调研课题、列出课题题目,交给有关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三要建立材料报送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材料报送单位。由办公室提出具体要求,以便有更多材料学习和备查。四要构建快速知情机制。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制度,确定重点单位为联系点,确定一名了解单位真实情况、责任心强的领导或秘书人员作为联系人,做到材料需要随时询同、随时解答。防止出现需要资料时找不到人员、摸不到不到实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延误时间、影响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坚持与时俱进精神,解决“文风新”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文稿的生命力。文稿最怕的是不与时俱进、不贴近工作、不引领发展、不顾及个性。要坚持把创断作为文稿写作的最高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常写常新。当前,主要是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观点。力求在把握领导观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观点,做到立新观点、出新思路、有新对策。二是创新思维。学会逆向思维,跳出由具体工作思考具体工作的模式,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体现思维的宏观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三是创新形式。谋篇布局对仗美观,注重形式美;论述问题条理清晰,做到疏而不漏。四是创新语言。讲求语言的准确性,用语要规范,用词要准确;讲求语言的活泼性。“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叙议要搭配恰当;讲求语言的鼓动性,注重文气,力求写出慷慨激昂、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稿;讲求语言的朴实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人脑入心,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不同领导的风格和特点,着力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文稿要达到领导希望的“好”,毫无疑问,这要取决于作者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写作水平。然而,这还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个人,今天为甲领导写文稿顺利通过了,明天为乙领导写就不一定通过,原因在哪?关键是写稿人对领导的性格、年龄、习惯、爱好、学识等个人特点缺乏了解,自己写的文稿不能与领导的特点相吻合,领导当然就很难认可。
如何把握领导个人的特点呢?可分以下6种类型:
(1)年纪大,资历深。这类领导在地区、在单位有较高的威望,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人们对这样领导的讲话,往往不太挑剔。如果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那就相对比较轻松,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些也没有关系。
(2)年纪轻,资历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就要慎重一些。一方面讲话语气要平和,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过于强硬的语气,否则下面的人就可能不买你的账;另一方面,指出问题、批评人的言辞要审慎下笔,遣词造句要多作推敲。
(3)学历低,文化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注意通俗、朴实,尽量使用常用词汇。句子的结构要简单,千万不能咬文嚼字,章法也不能太深。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引经据典要慎重。因为他们不习惯、也很难适应那样的讲话,弄不好会闹出笑话。二是内容表达不能过于深奥复杂。即使是比较通俗的词语,如果不斟酌,也会出问题。
(4)文化水平高,学问精深。这种类型的领导知识面宽,学识渊博。给他们写讲话稿一般要做到四点:一是写稿前多请示;二是多做一些理论分析和阐述。三是对文字要多作修饰和润色;四是可稍多引用典故和名言警句。
(5)老基层,熟悉下情。给这一类领导写讲话稿,要多用基层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如果你写了一大堆理论问题,领导可能讲得满头大汗,下面的人也听不进去。
(6)老机关,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给他们写讲话稿当然要很内行,特别要注意: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材料适当,事例典型,语言准确,文字流畅。这样的领导如果对稿子提出修改意见,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有的时候甚至要引用领导的原话,切不可擅自改动。
四、关于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的几点体会
长期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领导文稿起草工作,从对执笔者素质要求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热爱和乐于从事,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清代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言哲理颇深,可以说是事业成功的“三维定律”。这里,我要补充一个“爱”字,当然不是指“爱情”,而是对工作、事业要“热爱”,要乐于为之。为什么要这样呢?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讲过:“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提升兴趣、全神贯注、获得成功;获得成功后,又进一步提升兴趣、全神贯注、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从这种意义讲,“热爱”既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也是成功之“源”。要培养对这项工作的“热爱”,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一是对权力如何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很羡慕“掌权”。其实掌权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种“高危”职业。滥用权力者,如过眼烟云,被人民抛弃的不少,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二是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如何看。我认为,大家所从事的工作是高智型的,是“智囊”。古人曰:人生在世要“三立”,即立言、立德、立行。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看,我们的事业是值得尊重、很多人想为而不能为的啊!从我自己来讲,每出手的一份成果乃至重大决策建议,当领导比较满意、各方反映较好时,就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实现了“w—g”(即从商品到货币)这个“惊险的跳跃”一样,心中充满快慰。这也是苦中有乐吧!
(二)勤于学习、积累和实践,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根本。古人曰:“文如其人”。一篇文稿的出手,也是执笔者水平的外在、综合体现。对执笔者的业务素质要求,我总结为三条,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专家)、广博丰富的知识面(通才、杂家)、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不好找,其训练也并非一日之功。这里,我要讲讲“根深与叶茂”的问题。搞此项工作,决非有人认为的是单纯的“爬格子”、“文字匠”,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功力。举几个例子:1991年12月我在省政府机关担任副处长期间独立起草的时任省长郭树言同志《在枣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刊发国务院《参阅文件》〔1992〕第2号,主要是自己对贸工农一体化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1997年在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期间,独立为时任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准备的题为《江泽民同志关于所有制的科学论断“突破了8大误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x组讨论十五大报告时的发言》,在十五大期间和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后来省委六届七次全会又演变成“八破八立”、“三个新一轮”,主要是自己对所有制的理论、历史、现状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这篇5000字的发言稿开宗明(稿中稿微信公众号注:原文为名)义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高不过所有制改革,也深不过所有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紧接着,以主要篇幅论述“突破八大误区”。这个稿子气势磅礴,很精彩。2002年6月、2004年2月在先后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期间,主持起草和修改的俞正声同志在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声同志十分满意。八届一次全会报告,主要是体现了个性化和风格;农村工作会议报告对我国农民历史地位的分析很精辟,“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下,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三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个永恒的主题”讲得比较透。我讲这些实证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旨在引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干这一行一定要有深厚的功底和功力,“根深”方能“叶茂”。因此,我们务必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学习和积累,加强实践和摸索,加强研究和总结。
(三)具有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知情者,对干咱们这一行的评说很多:有的称谓“无名英雄”、做“嫁衣裳”;有的称谓“三多三少”,即“写的东西多,发表的少;知道的情况多,能说的少;同领导下基层的机会多,出头露面”;有的称谓“台上两小时,台下几个月”。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五种人”的说法。2003年11月中句,在武昌东湖宾馆召开了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亲临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大家十分感动。会议结束时,通山的余昌仁同志给我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信的结束语中形容干这一行的是“工作上的忙人,生活上的苦人,经济上的穷人,政治上的‘红’人,家里的罪人”。对这几句话,我想大家也有同感。这些称谓都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直面人生、默默奉献。
20xx年,省委办公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写了xxx字的学习心得,《x社会科学》以“专稿”在第x期全文发表。文中我写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常到四个地方看一看:常到烈士陵园看一看,瞻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就会提升自己的境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常到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看一看,同农民、下岗职工比一比,对生活待遇就会心满意足;常去殡仪馆参加一些遗体告别仪式,就会感悟到人生在宇宙长河中十分渺小,赤条条而来,轻飘飘而去,什么金钱、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常去监狱看一看,服刑人员为你现身说法,将会受到刻骨铭心的警示”。这对纯洁党性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三条不一定正确,提出来同大家共勉。祝愿同志们忠诚党的事业,在决策服务、以文辅政中再创新的辉煌。
推荐访问: 会上